大皖新闻讯 7月17日下午,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2025年上半年,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58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3098.5亿元,增长15.4%;进口1486.9亿元,增长14.7%。
“新三样”出口增长67.8%
从季度走势看,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16.8%,比一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安徽连续10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另外,安徽进出口总值保持全国第9、中部第1位,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高出全国12.3、8.2、17.4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6、长三角第1位。
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2377.5亿元,增长17.9%,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1.9%。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149.2亿元,增长20.9%,占25.1%。国有企业进出口1058.2亿元,增长4.4%,占23.1%。
统计显示,上半年,安徽省出口机电产品2229.1亿元,增长18.5%,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1.9%。其中,出口汽车(含底盘)46.1万辆,出口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加29.9%。出口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371.3亿元,增长67.8%。
随着“两重”“两新”政策持续发力,安徽省进口连续3个月保持增长。上半年,安徽省进口机电产品563.3亿元,增长31.4%,占全省进口总值的37.9%。其中,电工器材、机床进口增速均达到了两位数。
与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实现增长
近年来,我省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上半年,我省与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实现增长。其中,在中亚地区、RCEP成员国、海合会国家和非洲市场表现亮眼,分别对其进出口46.4亿元、1182.5亿元、202亿元、23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8%、23%、57.9%、28.8%,进出口增速远超我省平均水平。
另外,安徽上半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484.9亿元,增长14.9%,占进出口总值的54.2%,较去年同期提升3.8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617.1亿元,增长34.5%。同期,对欧盟、日本分别进出口613.2亿元、241.7亿元,分别增长20%、28.1%。
据统计,“新三样”产品出口至其他金砖国家成员国116.2亿元、增长138.4%,出口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165.5亿元、增长98.7%,分别占同期该类产品出口总值的31.3%、44.6%。汽车出口中东、拉美国家97.3亿元、96.7亿元,分别增长31.2%、23.9%,合计占39.3%;家用电器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96.6亿元,增长17.8%,占49.5%。
新兴市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优势,正在与安徽资本、技术优势形成互补,在制造业分工等领域高度协同。上半年,安徽省自RCEP其他成员国进口电子元件69.9亿元,增长65.6%,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趋势明显。在进口供应链的高效参与下,上半年我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708.8亿元,增长11.7%。此外,安徽近3成的汽车零配件进口自东盟地区,持续助力安徽汽车产业升级。
全省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同比增长31.6%
综合保税区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载体。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综合保税区进出口794.5亿元,同比增长31.6%,高于外贸平均增速16.4个百分点,对我省外贸增长贡献率达31.6%,已成为引领安徽开放性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目前,安徽全省拥有6个综合保税区,数量居中部地区首位,这些综合保税区目前都在积极提质增效。比如,在科技赋能方面,针对芜湖综合保税区空车出区检查比例高、效率低等情况,推行“空车智能识别”系统,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自动分析空车图库,70%的空车实现卡口自动验放,时效提升83%。
在模式创新方面,针对马鞍山综合保税区企业大宗货物重复绕卡口、二次装卸难等问题,探索开展“区内直转”新模式,打通海关监管系统与企业仓储管理系统,货物无需进出卡口即可完成“保税”到“非保税”状态转换。在流程再造方面,针对合肥综合保税区企业货物体积大、数量多,一批货物需多辆货车装运进出等实际,优化“一票多车”货物进出区流程,实现整报分送。
另外,芜湖综合保税区实施“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促销报备新模式”,实现7×24小时全时段海关受理,企业办理时间压缩90%以上。合肥经开综合保税区引导电脑制造企业将区内保税维修范围从电子产品零部件拓展至整机,帮助企业打造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区内消费类电子产品共销往全世界12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销售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出自合肥经开综合保税区。
619.6万吨货物通过跨境物流链接全球
物流通道是连接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关键节点。近年来,安徽加快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推动空运、铁路、水运、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发展。
其中,航空物流支撑了跨境电商、高端制造的“快进快出”,公铁运输拓宽了机电产品的“出海路径”,内河水运降低了大宗商品、整车出口的“物流门槛”,立体物流体系的构建提高了内陆地区开放效能,为安徽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越来越多的确定性。今年上半年,在合肥海关的监管服务下,共有619.6万吨货物通过跨境物流高效链接全球。
另外,合肥新桥机场、芜宣机场新开比利时列日市、以色列特拉维夫市等6条跨境电商定制航线,推动合肥、芜宣两大机场货运量跑出上扬曲线。6月单月,合肥空港进出口货运量同比激增410%,芜宣机场上半年货运量突破5000吨。
铁路“大通关”方面,还推行“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将货物在离境口岸查验改为在本地查验放行,班列货物到达口岸后即可换轨出境,压缩班列运输周期1—2天,企业运输成本降低30%。针对不同企业的差异化物流需求,推出“铁公多式联运”模式,实现铁路干线运输与公路运输“一单制”全程贯通,较传统模式节省 5—10天运输时间。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实习生 何子豪
编辑 汪艳
配资平台选择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